↑1921_台灣堡圖大正版_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找資料時無意發現一篇武界部落的文章-創造的「歷史與文化」:論布農族武界部落的歷史發展與建構_王政文。因為對武界部落一直很有興趣,所以就閱讀了一下這篇文章,文中提到:
武界一帶原為泰雅族萬大社與布農族卓社群的交界無人居住之地,在清代的文獻中並無「武界社 」,武界是日本政府實施「集團移住」後才形成的部落。1919年起日本政府為便於管理原住民,開始試行「集團移住」政策,而卓社群則是布農族中最早實施集團移住的社群。1922年日本政府首先將卓社群的ラクラク社全部遷移合併於過坑 ,又將干卓萬蕃集團移住濁水溪左岸的ココワ,其他未移住的卓社群部落則都移往武界。
關於武界地名的由來,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認為「武界」是武力的界線。二認為布農語裏「VUgai」是翻過一座山的意思。三認為「武界」原稱「BUUke」,意思是泉水冒泡的地方。
因為好奇之下,我就想看看日治時期的地圖,真的當時沒有武界嗎?就有了上面三張地圖的截圖,結果發現...那三張日治地圖都有標示武界耶~即ブカイ這個地名,看來當時應當就有一個部落(聚落)存在才是?
而武界的意思,個人覺得比較像是第二種說法:翻過一座山的意思,原因在於當年要走去武界是要從西邊翻越過一座山才能下到武界的(上面三張地圖上有畫出這條翻越的路線的)。
但是,文中作者又提到:
在口訪的過程中,許多的tama(為長者之意)知道他們原本不住在這裡,但是問他們原本住在哪裡 ,他們只能含糊的回答「山上」。
這讓我實在很好奇到底地圖對還是tama的口述對?或是歷史過於遙遠...
留個讀書紀錄,等待日後的機緣來解答這個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