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u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2019_1222 山月橋與巴達岡坂(バタカン坂)電光路


↑山月橋對照,由巴達岡方向看布洛灣方向。左圖照片取自拉法葉學院Lafayette College,雖然角度不一樣,不過還是可以約略比對出來(其實一開始我們還有點懷疑不是這邊?因為山月橋北端的岩石模樣是有點差異了)。這張美國舊照片是Peggy從拉法葉學院找來比對的~


↑巴達岡坂(バタカン坂)電光路對照,由布洛灣方向看巴達岡方向。左上圖照片取自葉柏強老師收藏照片,電光路通過的岩壁可輕易比對出來,而新山月橋似乎就是蓋在古道上?


↑山月橋對照,看向巴達岡方向橋頭處。左圖照片取自拉法葉學院Lafayette College,右圖可看到駁坎上有兩根橋柱、後方大石、後方大石上的錨柱,雖然沒有直接走到對岸去,不過透過數位變焦拉過去拍照,還是可以一一比對出來。這張美國舊照片是Peggy從拉法葉學院找來比對的~


↑山月橋對照,看向巴達岡方向橋頭處。照片取自葉柏強老師收藏照片之截圖放大,可以發現橋頭的大石跟上面兩張照片的大石是同一顆,而Peggy又提到兩張舊照片的吊橋橋板;鐵線樣式根本都是一樣的。由此研判美國人跟日本這張照片上的山月橋是同一座,1938年時都是這同一座吊橋。

   這次因為來參加陳志強醫師&Peggy(百年太魯閣作者)在花蓮98裡坐的座談分享會-百年砍草人,所以才有機會有這次的現地比對,其實這兩天呈現放空狀態,前一天跟Peggy&慧琳就去了Ibuh舊社走走,今天則跟來布洛灣追尋山月橋痕跡,我們三人在追尋比對山月橋的過程很有趣,大家有各自的看法、見解,最後走到合歡越嶺道舊路山月橋南岸附近我們才首度達成了共識XD。

  不過回家後我們三人才發現金尚德的書-峽谷山徑二十里已經有找到山月橋了,而且確實摸到山月橋北側橋頭,我想可能是藉由新山月橋開發案時去踏查找到的吧?而陳志強醫師也在2015年比對出巴達岡電光路,陳醫師應該也是在環流丘比對出的?在陳志強醫師該篇討論串下面回應中,魏小東先生提到有走到山月橋舊址,不過看了一下那張照片,那可能不是日治時期的山月橋,應該是後期新造但未完成的山月吊橋頭?(參考李瑞宗老師的『錐麓古道沿線聚落暨建築之調查研究』報告研判的。)


↑溪畔隧道是後期才開通的,看地圖版本得知大約是在1985-1992年間開通的,早期的舊路古道(合歡越嶺道&產金道路)是走外環,而溪畔隧道的上方則是布洛灣的環流丘步道,稍早我們就是在環流丘步道上拍照比對的。


↑合歡越嶺道舊路往南岸橋頭路上望向對岸發現的山月橋北岸橋頭..看到兩根橋柱,我們三人根本就當場興奮大叫...找到山月橋啦~~然後開始在想要怎麼摸過去對岸看?垂降下溪再到對岸爬上去?這是Peggy&慧琳的風格,我的話當然是想說從巴達岡過去咩~只是新山月橋整建中,大概現在過去會被管制吧...等蓋好大概也無望偷溜了? >__<

而在楊南郡老師『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中有提及"民國七十四年他們由中部橫貫公路第71號隧道東口沿邊緣小徑下抵立霧溪底。溪底有山胞搭建的竹吊橋,架設在兩岸兩塊巨石上,吊橋尚稱安全,但因距水面太低,遇山洪沖毀。若無吊橋,則需借道台電立霧溪壩過溪,再爬上立霧發電計劃施工道路寧平路,需步行三小時餘方能抵巴達岡。"現在溪底是沒吊橋的。



↑山月橋南岸橋頭似乎只剩下一小截鐵線,李瑞宗老師的報告有提到當年南岸橋頭山月橋還留有水泥橋頭與橋柱殘跡,只是此行我們去時只發現南岸橋頭似乎只剩下這鐵線,不知道我們看到的殘跡是不是同一處位置?


↑環流丘步道上看新山月橋與布洛灣隧道(可看到右邊通往燕子口的舊路)


↑環流丘步道上看對岸岩壁,當時就覺得可能是古道鑿出來的,沒想到真的是~~


↑新山月橋,還沒開放


↑此時已經在打賭那就是日治時期山月橋所在處,雖然上方岩壁不像


↑此時已經在打賭那就是日治時期山月橋所在處,雖然上方岩壁不像


↑此時已經在打賭那就是日治時期山月橋所在處,雖然上方岩壁不像


↑遠眺山月橋北岸,發現有問題!!大家眼力都很好XD


↑遠眺山月橋北岸,相機拉近看,可見2根橋柱&駁坎地基


↑遠眺山月橋北岸,覺得道路有點上下坡走向,這是還不解的地方,後來看繪葉書本來以為是新舊吊橋位置不同(日治時期山月橋有改建過),不過回家後看葉柏強老師收藏的照片以及繪葉書,橋頭位置應該還是我們看到的橋柱那邊,只是因為我們不是真的站在同一角度拍,所以相對位置有點出入吧?(這段可能只有我們三人懂XD)


↑合歡越嶺道&產金道路舊路上看新山月橋&布洛灣隧道

↑本來以為這樣應該都結束了,只不過後來慧琳又指出李瑞宗報告提及新舊山月橋的位置圖,這跟我們稍早的理解又不太一樣了,結果我們三人繼續陷入新舊山月橋的泥沼中...根據金尚德書中的資料提及:

山月橋1代:1914年大正3年蓋,年代久遠目前可能找不到殘跡?

山月橋2代:1930年昭和5年蓋,提升高度&橋長增加,但有無往上下游移動則沒提及,2代吊橋在1940年昭和10年時因產金道路開挖,導致南岸橋頭略微壞掉壞掉傾倒。

山月橋3代:1941年昭和11年8月重蓋,吊橋位置往上游約109公尺處興建。

暫時的結論:這次我們去的、繪葉書、美國人應該都是二代山月橋,也就是李瑞宗老師報告的"舊山月橋"所在處。只不過這邊還有個疑問,若再加上陸測地圖的位置看來,李瑞宗老師報告的"山月橋"位置比較接近陸測地圖的山月橋位置...?但是比對舊照片又覺得明明吊橋頭南岸就跟陸測地圖所在處不吻合...好吧,這個問題還是留待日後有更多資料或者有機會到山月橋北岸再來爬疏,目前暫時告一段落...冏

參考資料:

◎楊南郡:太魯閣國家公園合歡越嶺古道調查與整修研究報告

◎李瑞宗:錐麓古道沿線聚落暨建築之調查研究

◎金尚德:百年立霧溪

◎金尚德:峽谷山徑二十里

◎金尚德:國家公園季刊 歷史駐足的峽谷高崗-巴達岡

◎王廷元、林佩琪:百年太魯閣

參考照片

◎葉柏強收藏的山月橋寫真與繪葉書

◎拉法葉學院Lafayette College收藏的Gerald Warner山月橋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