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u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2023年1月22日 星期日

2016_0528 ラクラク社 (良久社)

俯瞰埔里

造林地內的舊家屋

未到良久社前遇到過坑中正國小學生們要返程了

未到良久社前遇到過坑中正國小學生們要返程了

未到良久社前遇到過坑中正國小學生們要返程了

未到良久社前遇到過坑中正國小學生們要返程了

未到良久社前遇到過坑中正國小學生們要返程了

應該是良久社駐在所

應該是良久社駐在所

應該是良久社駐在所

駐在所門口階梯前合影

萬大卡社警備道

良久社蕃童教育所的平台有部份是人字砌

良久社附近的家屋遺構

良久社附近的家屋遺構

良久社蕃童教育所

萬大卡社警備道

萬大卡社警備道

  很久以前的紀錄了,當時主要是參考透抽2014年在登山補給站的紀錄:良久社の山,2022年底才知道透抽在2017年有在原住民文獻雜誌裡有寫一篇:探訪布農族卓社群良久社,裡面更詳細描述了良久社的脈絡。

  不過因為對地圖上的認知略有出入,所以我的推論跟透抽還是有點差異,基本上我的推論大概是如下圖這樣,主要差別在於,我在看蕃地地形圖覺得ラクラク社的位置並非跟陸測地圖上的良久社位置相同,感覺位置上還是有差異,因而有下圖的差別,不過我想這兩處其實都屬於布農族卓社群ラクラク社的範圍內

ラクラク社與良久社遷移圖
主要推論如下:

  明治37年ラクラク社頭目因為過坑附近土地肥沃,而現居地土地貧瘠,所以主動跟日本政府提要遷移過去,日後該處便稱過坑社(カト社),明治37年的ラクラク社所在地應該是蕃地地形圖上標示"卓社駐在所"的位置附近,這也比較吻合理蕃誌稿的描述,在理蕃誌稿中是用卓社來描述這段移住過程,而不是使用ラクラク社這個名稱。至於用ラクラク社這個名稱來描述移住過程的則是出自高砂族調查書內對過坑社的介紹。

  至於後來所謂的良久社,應該是集團移住後的新居住地,跟蕃地地形圖上標示的ラクラク社應該有差一點距離(但或許那一山區都屬於ラクラク社範圍)。這個推論也可以從一些192X年的台中州管內圖來加以驗證,這個年代我看到的台中州管內圖裡面其實沒有標示ラクラク社&良久社。

  昭和8年(1933年)日本政府將バナバナン社(或バナパナン社)、ヒイラウ社及アサンライガウ社,三個社移住到良久社來。バナバナン社(或バナパナン社)、ヒイラウ社可以由蕃地地形圖找到位置,但アサンライガウ社卻在地圖上找不到?幸好後來追詢許多地圖後終於找到其位置,這三個社皆在卓社大山的西南邊。覺得如果要更仔細追查遷移過程,調閱戶口名簿上的資料應該是必須的。

  這僅是個人簡單找一些資訊來推論,如果拿1931年的台中州管內圖來看,其實又會有些不解之處,所以實際情形還是要找更多文獻史料來看會比較可靠,希望有專家能繼續追查脈絡下去。

  覺得也幸好這趟2016年去的良久社紀錄是遲到現在才寫,不然,可能沒機會考慮到這些問題。只是跟伙伴同去的細節就忘記了不少,這一趟來了不少朋友,有初認識的-黑山羊家族,有認識不多的-不飛、喵小婷,還有下山時突然跑來的(阿億)...幸好有恩姐第一時間就寫下記錄,不然我會忘記的更多:探訪良久社順撿補藤三六良久社山 2016/5/28

  不過當年其實是外行看熱鬧,印象中諾大的良久社似乎沒看到日治時期垃圾?舊家屋也還完全不懂,古道路也常常分不出來?感覺或有機會其實應該再來一趟的。

  除了過坑中正國小有回來尋根外,最近有看到臉書有久美國小的尋根,可在臉書搜尋:良久/補藤舊社拜訪,族人觀點的紀錄,也非常值得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