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洗碗工手套..誤,是高級Showa手套啦XD
而且這週很巧的遇到只在臉書知道的秋豪&立人大大,剛好他們都各自都帶隊來雪山賞雪,然後週日下山時又遇到只有一面之緣的星星老師也帶朋友來雪山玩。
甘木林山認識的人不多,但在我2005年第一次爬雪山時,因為當時在七卡山莊認識的保育志工-徐新浩大哥有介紹到369山莊源於此山,稱甘木林山舊時標高3690m,所以位於此山山腰的山莊就命名為369山莊,我隱約記得徐大哥跟我說過從369山莊後方的白木林一路上去就可到山頂?
其實要出發前我並沒有想到要來爬甘木林山,等到真的出發時想說雪山已經沒啥雪了,如果有機會不如試爬看看甘木林山好了?所以當週六一路往雪山山頂出發時,就靜靜沿途觀察雪況以及看看哪邊比較適合爬上去?
原有想說從圈谷附近斜切過去到甘木林山鞍部在上去山頂即可,這個路線爬升最少,不過黑森林裡面有殘雪結冰,所以最後沒採取這條路線!(事後查資料得知有山友走這條路線上去,健行筆記上面有紀錄)
等到回程快出黑森林時,看準有條小稜線上切處植被乾淨(8.5K~9K之間),稜線看來可走,時間上也還綽綽有餘,於是讓NIKI自行下山回369山莊,我則一人由此獨享甘木林山,初始走在冷杉林內清爽好走(冷杉林中有看到三條胖胖登山隊的路條,看來我們選的稜線是一樣的),偶有較密的地方就繞一下即可通行,一路慢慢陡陡上去,植被稍微變密時,就瞄準外面的石瀑區過去,等走到石瀑區抬頭看看山頭,心想穩了,登頂只剩時間問題了。一路盡量沿著石瀑上登是最省事的,不過偶爾會遇到矮圓柏杜鵑,幸好都不大叢,通行容易,近山頂時有山友疊了一個石塔,上頭寫有甘木林山3666m,走到這其實就差不多到最高處了。不過我看不遠處似乎比石塔處更高一些,便繞一下矮圓柏杜鵑朝最高處前進,拿出GPS看,確實比石塔處高了一些些些~~
甘木林山展望很好,從山頂看雪山、北稜角會比較有氣勢一些。要下山時原本有想說是不是可以往白木林方向直下369山莊就好?不過我看那邊矮圓柏杜鵑不少,強行穿越下比較會影響到這些高山植物,高山植物生長不易,還是往原路的石瀑下山比較不會干擾到他們。
甘木林山航跡圖:
2021_0122-0124 雪山‧甘木林山航跡檔:https://mega.nz/file/0NExAQoC#DO0g5LV-yHjrpDOojuchx3rhrL4xY0C_90-3m3VrkTY
下山後我開始查一下甘木林山的資料,有一說日治時期測量舊標高是3690m,不過查看百年歷史地圖的圖資可以肯定日治時期應該是沒來這實測過,唯一跟3690m有關係的是老五萬地圖,不過那其實是等高線的高度標高,並非山頭標高。
然後發現官方地圖上根本沒有甘木林山這座山頭名稱,追根究底之下後才知道甘木林山出於登山前輩:王雲卿&邢天正的資料,甘木林山又名馬特蘭山這說法的出處也是來自他們的資料,只是他們的參考資料又是哪邊?這就追不出來了..老五萬地圖沒標示,難道是當年的原住民這樣稱呼的嗎?
*2021/1/31 更新:
1.光姐在臉書社團-中級山登山紀錄站提到:以前看過某本書提到是因為369山莊後面的枯木林(白木林),不知怎麼得從乾木林變成甘木林,我覺得蠻有可能的^^"
2.林一宏老師也覺得有可能是因為白木林山誤植之故
3.上河資料有提到甘木林山原名Bunnof 本諾夫山,3666公尺,但勝文提供鹿野忠雄的地圖有一山標示為:ウンノフ山,音發起來應該比較像是Unnofu 溫諾夫山?或許將甘木林山還名為ウンノフ山會更好?
日軍陸測地圖,無山名無標高
老五萬地圖,無山名,有標示3690等高線高度
經建三地圖,無山名,有標示3666m標高
魯地圖,有標示山名了(上河地圖也有標示)
三天兩夜的雪山行真的還蠻愜意的,而這趟更懶,因為已經吃膩自己準備的早晚餐,所以這次早晚餐都外包阿清的協作阿共哥處理(感謝情報局長臨時幫忙問),突然有種偽出國去日本爬山的感覺...二泊四食真的開心啊!XD
↑甘木林山上登處植被
↑甘木林山路上還是有殘雪
↑甘木林山的冷杉
↑看到石瀑甘木林山就近了
↑甘木林山途中展望品田、池有、桃山
↑甘木林山途中看北稜角
↑甘木林山途中展望品田、池有、桃山
↑甘木林山途中展望品田、池有、桃山,還有大霸尖山跑出來了
↑甘木林山途中遇見2隻熊鷹翱翔
↑甘木林山山頂的石塔疊石
↑甘木林山看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看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看中央尖一帶
↑甘木林山看大霸尖山
↑甘木林山
↑甘木林山&369山莊
↑甘木林山&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雪山、北稜角
↑甘木林山&雪山、北稜角還有志佳陽大山:D
↑我還是比較喜歡從這角度看雪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