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走馬克縱走時,那時候對隘勇線其實不太認識也不太了解,但看到駁坎其實都會稍微紀錄一下點位,後來接觸古道、隘勇線越來越多,也漸漸比較了解如何判斷了。所以現在再重新審視過以前的紀錄時就已經大概有8成把握爽文路分遣所應該就是當年紀錄寫到的"獵寮營地平台看似有一點點駁坎",2015年這個獵寮還留有寶特瓶水、三腳灶,如今2024年再來其實已經看不出來有獵人利用的痕跡了。
而判斷這個分遣所的名字的依據是參考鄭安晞老師的論文 - 日治時期蕃地隘勇線的推進與變遷,以及裡面的大湖郡下隘勇線前進狀況圖而得知的。
這天本來是跟阿戊、學長有約,不過後來阿戊臨時有事情無法來,我就跟學長商量改來這爽文路看看,雖然我猜獵寮就是爽文路分遣所,不過還是想親自來驗證一下,最後果然沒猜錯位置,而且我猜當年獵人不是走現在的馬克縱走路線到這邊的,而是從西南邊梅園上來,不過現在梅子園都荒廢了,往梅園的岔路現在看來也只剩下人可以走,猜想路的狀況不會太好,所以最後還是跟學長走傳統馬克縱走路線上來爽文路。
爽文路分遣所的腹地在這段路上算是地大又平坦的,分遣所北邊也有一處夯土小隘寮遺跡,不過即便這邊腹地夠大,但現場殘留垃圾極小量,但現場的駁坎還是看的出來這是一個據點,而事實上馬克縱走沿途的分遣所似乎垃圾量都不多就是。
下次若有機會應該會去蘇魯坂分遣所看看,雖然以前馬克縱走時已經路過並稍微紀錄拍照,但沒再去看個仔細double check,還是有點心裡癢癢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